新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的位置处在十字中轴水系的中间位置,对沟通南北水系、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满足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的需要。绿化用苗,新疆杨、云杉、樟子松等为湿地公园绿化建设填色不少。据不完全统计,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有野生植物35科、87属、127种。这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珍贵。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新区湿地公园内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来日必将成为科研和生态文化建设的理想之地。新区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作为重点,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免遭人为干扰和破坏。同时,通过河滩湿地植被恢复、河流两岸植被恢复等措施,将有效遏制秦王川流域湿地植被退化,增加湿地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生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珍稀红柳林:留下老秦王川人的念想
在湿地公园2号地块,一片生机盎然的红柳林旁,园林工作者正在忙碌着种植芦苇,攀谈中甘福贵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是当地人,土地被征以后就在工地栽花种草,这片红柳林他儿时记事时就有,经过几十年的自然生长面积逐年扩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其他地块上零散的红柳树也被移栽过来。这片难得的林子除去景观的标签也是老秦王川人的一个念想,当他看到林子不仅没有在飞速建设的新区土地上消失而且还得到很好的保护时心里甚是安慰,并连连称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因为每一位当地人都知道这红柳林一旦被破坏,想要重新人工种植其难度可想而知。
据了解,其实在建设之初相关部门就提出,湿地建设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突出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特色,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通过人工适度干预,促进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挖掘、展示湿地文化,让公众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了解湿地在黄河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伟大作用;营造公众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的理想场所,融自然性与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而对于生态保育恢复,兰州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军平这样诠释:在一期规划中,这片红柳林被设计成了建筑园林景区,如按规划可能会新添一处景观,但这片红柳将所剩无几。他们和农林水务部门以及设计施工方几家单位责任人,几次深入现场摸查,并请来专家多方求证听意见,最终留下这片珍贵的红柳林,并将其列入到恢复区里加以生态保育。并配合新疆杨、樟子松、云杉耐盐碱的特性进行混合种植,形成面积,形成景观,成为新区湿地公园漂亮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