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产业网3月30日消息:翟树勋,河南园艺家(1900—1984年),牡丹专家,荥阳人,曾任洛阳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园艺学会理事,洛阳市牡丹公园工程师。他为洛阳牡丹的恢复和了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从事牡丹的栽培和研究工作,对牡丹品种识别了如指掌。在他晚年,因眼疾,视力减退,但他仍凭着以往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只要用手摸一下牡丹的叶子或芽子,便知道是何品种。他熟知200多个品种,被同行誉为“当代的活牡丹谱”。
隋炀帝与牡丹
640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建都洛阳并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奇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王应麟《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红、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矫等名贵品种。”在皇家园林中,大量地种植牡丹,可见隋炀帝对牡丹的喜好。
杨贵妃与牡丹
杨贵妃尤好牡丹。唐开元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池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开元花本记》中载:“杨国忠以贵妃专宠,上赐以要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这里“专宠”两字即道出杨贵妃对牡丹珍爱的程度。
武则天与牡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并州文水县人。
在历史上曾有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传说,将武则天描写成一个暴君。其实不然,她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并且尤好牡丹。据舒元舆《牡丹赋》说:“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则天)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这正说明了武则天的家乡,早就种有许多牡丹,而且品种“特异”,已超过京城许多品种,因此,将家乡的珍稀品种移到都城来。
后来,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洛阳来,是合乎常理的事。
欧阳修与牡丹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善散文、诗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这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员院,遍植牡丹日盛于世。欧公大为感动,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作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周师厚与牡丹
周师厚,字敦夫,鄞(今浙江省鄞县)人。皇进士,官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周师厚于神宗熙宁3月路过洛阳,“精蓝名圃,赏及牡丹”。元丰四年,又一次来到洛阳时,他看到李德裕《平泉花木记》、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以及范仲淹的花谱,就按照这些文字记载,在洛阳各处寻讨不同的花品,元丰五年二月写成《洛阳牡丹记》。
陆游与牡丹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宋代杰出的诗人、史学家、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在四川彭县的丹景山及当地民间,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大抵花品近百种”。后来,他著了一本《天彭牡丹谱》。
刘禹锡与牡丹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河北定县),曾任洛阳太子宾客,又称刘宾客。唐代伟大的诗人。在他众多的诗中,有许多赞美牡丹的,其中以《赏牡丹》驰名天下: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在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卞氏大参公与牡丹
卞氏大参公,号济之,苏州枫桥人,宋代官陕西参知政事。为官清正廉洁,深得民心。宋末,元人入侵,南宋败亡,乃隐退姑苏城,后来为避世乱,全家迁至盐城东溟镇(今便仓镇),并携红、白两株牡丹栽于家中。这就是现在的“枯枝牡丹”。
据《盐城县志》、《卞氏家谱》记载:“卞氏始祖何取二色牡丹之意,而在植花明志,取红者,以示报国赤诚忠心,取其白者,以示为官清正廉洁。”
宋单父与牡丹
宋单父,字仲儒,唐代开元时,洛阳人,植牡丹名家,尝植牡丹千种,红白斗色。被皇上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株,其品种各不相同。皇上赐金千两。宫廷人皆称他为花师。
达尔文与牡丹
查理.达尔文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进化论者,他曾对中国牡丹的演化过程(从野生到家养)作了认真的研究,并把中国以人工培育牡丹的例证写入他的巨著《物种起源》里,作为他生物进化论学说的论据。
慈禧与牡丹
慈禧,清代皇后,自幼受民族传统文化的薰陶,非常喜欢牡丹。在故宫御花园中和其它园林园中种了许多牡丹,就在她“垂帘听政”时,曾将牡丹定为国花。
花木兰与牡丹
花木兰,延安花源村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以抗击外侵,替父从军而留芳千古。她在“壮士十年归”时,路过洛阳、长安,看到当地农家种了许多美丽的牡丹,于是将种子采集后,亲手种于万花山上。她的家乡就在万花山下。蒲松龄与牡丹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善于用“鬼神”小说来揭露现实的阴暗面,其文笔流畅,寓意深长。他曾以牡丹为题材,写了《葛巾》、《香玉》二篇小说,以花写神,以神鬼喻人,文章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史料性。他若对牡丹不了解,是写不出如此生动的文章来的。
毛泽东赏牡丹
延安市西南有一条山沟名曰杜蒲川,唐代诗人杜甫避难陕北,从这条山沟经过一躺而得名。从宝塔山下七里铺出发,沿杜甫川走了十七里,便到了杜甫川的尽头万花山,一条曲曲折折的蹊径绕着遮天翠柏逶迤进入万花山中。
1939年5月,正抗日战争激烈进行之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任弼时等中央首长兴致勃勃地来到万花山赏牡丹,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花丛中,他们尽情欣赏,谈笑风生。毛主席对陪同的一位老农民说:“这里是一座大天然花园,一定要保护好,待到全国解放,可以在这里修建公园内、疗养院、供劳动民休息、游玩。”
今天,万华山已建成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加上亭台楼阁,水榭拱桥等人工作品,成为陕北高原独一无二的胜景。
周总理与牡丹
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曾于1959年、1961年、1973年三次陪同外宾访问洛阳,当询问起洛阳牡丹的情况,听说牡丹濒临绝境,周总理很难过。他说:“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不久,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在京召开,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工作人员,要在主席台前拜访几盆牡丹,让议会人员瞩目。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督促下,洛阳人民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殷切希望。在三十年中,牡丹由当年的几十株,发展到现在的百万株。
杨干丞与牡丹
杨干丞,甘肃省临洮人,曾任杨虎成将军的参谋长,建国后,任甘肃省政协主席。离休后,回故里安度晚年。杨先生十分珍爱牡丹,家院中植四十余株紫班牡丹,每日必漫步牡丹丛中,并细心养护。以此养性。
薛凤翔与牡丹
薛凤翔,字公仪,明亳州人,万历时由例贡仕至鸿胪寺少卿。当时亳州牡丹最盛,他家花圃中种了许多牡丹,经过多年的细细观察,终于写出了《牡丹史》。
周家琪与牡丹
周家琪,我国著名的牡丹专家,北京林学院花卉教研组主任。毕生志力于牡丹的研究工作,他所主持的“牡丹芍药花型研究”课题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他逝世后,由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牡丹研究小组刘淑敏、王莲英、吴涤新、秦魅杰等同志将其生前研究成果整理出书,书名为《牡丹》,为中国牡丹的研究写了光辉的一页。
喻衡与牡丹
喻衡,中国牡丹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致力于中国牡丹,主要是菏泽牡丹与洛阳牡丹的研究工作,并亲自考察过浙江一带。著有《曹州牡丹》、《菏泽牡丹》、《牡丹花》等专著。
翟树勋与牡丹
翟树勋,河南园艺家(1900—1984年),牡丹专家,荥阳人,曾任洛阳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园艺学会理事,洛阳市牡丹公园工程师。他为洛阳牡丹的恢复和了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从事牡丹的栽培和研究工作,对牡丹品种识别了如指掌。在他晚年,因眼疾,视力减退,但他仍凭着以往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只要用手摸一下牡丹的叶子或芽子,便知道是何品种。他熟知200多个品种,被同行誉为“当代的活牡丹谱”。